"
原標題:美媒:中國以前都走防守路線的,現在戰鬥力太強
[編譯/觀察者網 唐莎莎]
對於中國在非洲的發展和不斷增加的影響力,美國向來是意見很多,變著法子貶損中國對非洲大陸“圖謀不軌”。
在處理美國的汙蔑言論一事上,中國曾經采取過防守措施。如今,當中國進行強力回擊時,美媒的“玻璃心”又碎了,抱怨中國“太具攻擊性”。
3月29日,美國石英財經網站(Quartz)發表文章稱“在非影響力遭美國汙蔑,中國正強力回擊”。
文章一開始就表示,美國對中國參與非洲的發展憂心忡忡,害怕“中國在外交、軍事和貿易方麵對非洲大陸產生的影響力”,並稱美國高官發表“在吉布提戰略利益受威脅”的說法便印證了這種不安。
“與過去保持沉默的傳統做法不同,中國官員越來越多地回應來自美方的評論、澄清立場、對在非投資辯護、以及反駁所謂的‘筷子重商主義(Chopsticks Mercantilism)’”。(觀察者注:“筷子重商主義”,多被外媒用來渲染中國以筷子似的敏捷、在非洲用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換取自然資源的做法。)
文章稱,除了頻繁派遣外交官到訪非洲之外,中國正在通過對各種問題發表評論的做法改善全球形象,例如中國外交官、發言人強調在非洲尋求“共同利益”、“一貫本著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同非洲國家開展合作”。
為了證明中國外交官員“戰鬥力”越來越強,文章舉了四個例子,涉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、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、駐南非大使林鬆添、中非合作論壇特使周欲曉。
首當其衝是最近的一個例子,美國揚言調查中國在非投資被華春瑩以兩個成語回擊。
3月25日,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努涅斯稱,該委員會將調查中國在非洲擴展軍事和經濟實力。不僅如此,他還將中國在世界各地投資港口和基礎設施的做法,都歸結於軍事考慮、想控製各國政府。
對此,華春瑩毫不客氣地回應道:“中國有句話叫“相由心生”,意思是你心裏怎麽想,你眼裏的世界就是什麽樣。中國還有個成語叫“疑鄰盜斧”,指的是不注重事實根據,對人對事胡亂猜疑。我們希望美方有關人士大氣一點,陽光一點,不要老是用陰暗的視角看待正常的合作,也不要用自己霸權的思維去揣測解讀別國追求共贏的善意。”
同時,石英網站還將“疑鄰盜斧”的解釋加大加粗呈現在讀者麵前。
第二個例子和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有關。
相信大多數讀者還記得,蒂勒森被美國總統特朗普“炒魷魚”之前,曾在非洲對中國橫加指責,警告非洲國家“接受中國資金將有喪失主權的風險”。
中國駐南非大使林鬆添隨後於記者會上駁斥道:“別忘了,非洲需要的是資金支持和有效行動,而不是說教。別忘了,非洲已有足夠的成熟和智慧辨別誰才是真正的合作夥伴。千萬別再自找難堪。”
再例如,對於西方媒體炒作所謂“中國借援建非盟會議中心對非盟竊聽”,外交部長王毅表態稱,有一些人一些勢力自己不願幫助非洲,卻對中非合作成就抱著“酸葡萄”心理。
第四個引用的則是中非合作論壇特使周欲曉的發言:“我已經會見過非洲領導人,他們都對中非合作持樂觀態度……沒有發現任何人試圖脫離跟中國的夥伴關係。”
為了顯得不是美國“想多了”,文章最後還拉了一位南非學者康巴士ⷥႷ斯塔登來給自己站台。斯塔登稱中國如今采取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媒體策略,中國官員過去麵對西方、非洲媒體的批評時,標準程度是“采取防守措施”。
“他們攻擊性越來越強。在反駁媒體的批評時,他們更加好戰”,斯塔登如此形容如今的中國外交。
不過,雖然諸如此類的抹黑言論在西方世界被吹得天花亂墜,但作為當事人的非洲卻並不讚同。
吉布提財長伊利亞斯ⷧ醨邷達瓦萊曾說,吉布提政府歡迎中國更廣泛地參與該國港口的建設,不存在美國人擔心的“在吉布提戰略利益受威脅”問題。
非盟委員會主席法基也堅定表示,中非的關係一向穩定不可動搖。這樣的謠言絕不會損害中非關係,也不會讓我們分心。
責任編輯:張建利
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