◇⠤𝜨 :中債擔保品業務中心總經理 張婷
◇⠦즖原載《債券》2024年12月刊
當前,全球經濟金融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。2024年9月,美聯儲宣布降息50個基點,歐元區、瑞士、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也相繼跟進,市場普遍預期新一輪寬鬆周期將開啟,資金有望向新興市場回流。在此背景下,人民幣債券資產由於具有投資價值高、避險屬性強和適於進行多元分散投資等突出特點,受到國際投資者的廣泛青睞。2024年以來,我國管理部門實施了一係列積極舉措,加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,推動中國經濟溫和複蘇,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,進一步便利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。
在新形勢下,擔保品管理作為金融體係運行的基礎,其防控金融風險、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愈加凸顯,行業發展速度加快,呈現出跨市場連通、跨區域合作和多資產整合三大主要趨勢,為金融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助力。
一是隨著金融市場的緊密聯動,擔保品應用場景更加豐富,覆蓋了回購、借貸、衍生品等多樣化的業務場景。以場外衍生品市場為例,在全球強製保證金製度加速實施的背景下,以高等級債券擔保品為主的初始保證金規模大幅增長。截至2023年末,全球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名義本金總額達到667萬億美元(見圖1),初始保證金規模達6807億美元,自2017年強製保證金製度實施以來年均增長率約為60%(見圖2)。其中,債券擔保品約占初始保證金總規模的98%,對衍生品市場平穩運行起到關鍵支撐作用。


在國內市場,擔保品管理機製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展,已成為金融市場重要的風險和流動性管理工具。作為中國金融市場專業的擔保品管理機構,中央結算公司在管理部門指導下,積極拓展擔保品業務場景,服務範圍覆蓋金融市場資金融通、債券借貸、期貨及衍生品交易等重點領域,為擔保品發揮連通金融子市場這一樞紐作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。
二是隨著區域金融合作深化,擔保品管理成為跨區域合作的樞紐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的研究指出,擔保品的跨境調撥是維護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的關鍵因素。以回購市場為例,在亞太地區,日元債券擔保品所占份額已達24%,美國、澳大利亞和歐洲債券擔保品的占比均超過10%(見圖3);在歐洲地區,德、英、法、美、日等多國國債也都被用作擔保品(見圖4)。相對而言,人民幣債券還有著較大的應用空間,市場對於引入人民幣債券擔保品的呼聲較為強烈。


隨著全球金融體係日益複雜,以美元債券為主的國際主流合格擔保品池集中度風險更加突出,促使投資者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優質擔保品。與此同時,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、相對獨立的宏觀政策、開放包容的金融生態,為人民幣債券成為全球合格擔保品創造了良好機遇。作為人民幣債券擔保品的服務者,中央結算公司積極拓展擔保品跨境應用解決方案,致力於與國際同業搭建跨境合作網絡,暢通人民幣債券擔保品的國際使用渠道,充分發揮其擔保價值。
三是隨著擔保品資產類別的不斷拓展,擔保品管理趨向集中化。為提高資產管理效率,債券、股票、基金、信貸資產等多類型的擔保品被廣泛使用。但由於地域和管理機構的差異,各類擔保品的分布較為分散,不利於投資者的統籌管理與高效決策。因此,如何實現對碎片化資產的統一管理,提升擔保品的流動性,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。
在國際市場,深化金融科技應用是提升擔保品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,也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。比如,歐洲市場將於2025年上線歐元體係擔保品管理係統(ECMS),通過替代歐元區原有的分散係統,對歐元體係中的擔保品進行統一管理,體現了擔保品行業跨資產整合的發展趨勢。
在國內市場,為滿足市場對擔保品日益精細化、高效化管理的需求,中央結算公司立足“金融+科技”的深度融合,著眼打造全球先進實踐,全麵升級擔保品管理平台:功能上,呼應行業發展趨勢,為金融子市場互聯互通、跨境擔保品業務、多類型擔保品的統一管理預留了空間;技術上,通過引入流程自動化(RPA)、分布式內存數據庫框架等,使擔保品選取、盯市計算等核心環節的處理性能大幅提升,為市場提供更優質的擔保品解決方案。
中國債券市場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,中央結算公司將積極助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金融基礎設施建設,堅定保障債券市場穩健運行,與各方共同營造創新開放、兼容互利的金融生態體係,促進全球金融穩定和持續增長。(本文根據2024年中債擔保品圓桌會議上的發言整理)